關於新家的浴室
裝潢前的格局 原本是有兩個完整衛浴
兩個都有馬桶、淋浴、洗手槽的那種傳統衛浴
附上before照 下圖為原本主臥的衛浴
另一個是全家的共用的衛浴(下圖)
雖然有兩個衛浴
但是空間卻都不夠大 但也不小 都是普通一個公寓衛浴的大小
我們決定改成一個大衛浴+一個單獨的廁所(變成1.5衛的概念)
因為剛好原本的兩個衛浴
一個全家的衛浴(在走廊的底部) 另一個在主臥
兩個衛浴位置相鄰在旁邊 可以打通成方正格局的衛浴
(下圖手部清潔露參考文章:台灣品牌 冉RAN介紹文)
也是因為家裡只有兩個人
所以決定把兩個衛浴打通成一個大的衛浴
主要是因為浴室的空間一大 乾淨度就會加分
而且洗澡的空間夠大
只需要再規劃一個小的廁所
兩個人可以各使用一個廁所 但不需要兩個浴室
浴室主要規劃最裡面是浴缸 再來是淋浴區
玻璃門分隔成乾濕分離
外面是馬桶與洗手台
全家的浴缸、洗手槽、五合一暖風機
都使用TOTO (設計師建議TOTO還是比較好的品牌 目前使用起來是推薦的)
只有馬桶的部分 因為管線的關係無法使用TOTO的虹吸式馬桶
換成一個老屋救星的馬桶品牌
安靜又好沖 唯一缺點是常常會需要刷馬桶 比較容易卡髒
目前不完全推薦(但也不反推) 所以先不特別分享品牌
除了有對外窗以外
再加上五合一的暖風機 整體可以時常維持乾燥
暖風機是很推薦安裝的品項
馬桶旁邊的浴櫃
設計可以讓衛生紙放入浴櫃當中
讓整個東西擺放更簡約
這個小設計也是滿意的
浴缸的旁邊
規劃了一個小小的壁龕
主要是因為兩間浴室打通後 原本管道間的關係(管道間都是無法移動的)
兩個舊衛浴合併成一個大衛浴的長方形 會多出一塊小小的空間
規劃做成玻璃隔板 放置一些不怕潮濕的東西
像是洗好之後可以替換的浴巾以及沐浴的瓶瓶罐罐
實際做好的樣子 還是跟圖有點不一樣 (why?)
磁磚的部分
我們選了很久很久(是整個浴室拖延的主因)
一直喜歡整個灰色磁磚的浴室
挑了很久的國內外品牌
最後心儀的是國外品牌的磁磚(最後喜歡的是西班牙的品牌)
真心覺得質感還是有差
大衛浴跟小廁所的磁磚我們各選了一個喜歡的灰色(小廁所的部分下次再寫一篇介紹)
下面這張照片是當時工班推薦最常被使用的兩種灰色浴室磁磚
但我們都不是非常喜歡
整體而言我們是滿意我們浴室的規劃
使用到今天大約兩年多
沒有特別不滿意的地方
很推薦灰色磁磚(磁磚的填縫劑也選擇灰色/本色填縫)
也很推薦規劃大一點的空間給浴室
留言列表